• 返回首页
  • 广州国际轻纺网-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 欢迎您!
选择语言
分享到:

产品

商家

资讯

  • 返回首页
  • 广州国际轻纺网-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 欢迎您!
选择语言
分享到:
您的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详情

“金九银十” 落空!棉花价格与库存的“双向挤压”,2026 配额新政能解困吗?

2025-10-12 来源: 全球纺织网

“金九银十”本是棉纺市场的传统旺季,2025年却沦为全行业的“承压期”——棉价纱价同步跳水击穿成本线,库存高企与订单萎缩形成“双重绞杀”,大批企业在盈亏平衡线艰难挣扎。这场行业震荡背后,三大信号已勾勒出市场重构的清晰轮廓,而10月9日国家发改委落地的《2026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细则》,能否成为撕开困局的关键抓手?


价格与库存的“双向挤压”,供需失衡击穿行业底线


棉价与纱价的同步下行,彻底打破了行业维持多年的成本平衡。截至2025年10月,国内棉花价格指数(CCIndex3128B)月均跌至15327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下跌1499元,较年内高点跌幅显著;棉纱市场同样承压,纯棉纱KC32S月末成交价较上月下跌440元,精梳JC40S跌400元,“降价去库存”成为多数企业的被动选择。


价格崩塌的核心症结在于供需两端的严重错配。供应端的“增量压力”持续释放:2025/26年度全国新棉丰产趋势明确,新疆机采棉收购价格稳定在3.0元/斤附近,手摘棉约3.50元/斤,新棉陆续上市后供应压力逐步上升。叠加往年结转库存,2025/26年度期初库存已达616万吨,虽较预期减少17万吨,但仍处于历史同期高位。需求端则“冷意十足”,2025年1-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972.8亿美元,同比下降0.2%,其中8月服装出口额141.5亿美元,同比大跌10.08%,下游订单荒导致纺企采购意愿降至冰点。


三大行业信号:解码棉纺业的重构逻辑


信号1:旺季规律失效,传统周期彻底终结


2025年9月,棉纺业“金九”旺季全面落空,原料与纱线价格全线走弱,呈现“成本撑不住、需求起不来”的弱势格局;10月寒露本应是秋冬行情启动节点,染厂却普遍进仓冷清,部分企业甚至停工10-15天应对“非季节性淡季”。这种“旺季不旺”并非偶然,而是全球需求疲软与国内产能结构性过剩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,标志着“靠季节吃饭”的传统经营逻辑彻底失效。


信号2:库存与现金流“双杀”,中小企逼近生存红线


库存高企正持续侵蚀企业利润:涤纶长丝工厂库存攀升至20-31天高位,棉纺企业成品库存周转效率同比下降超20%,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被迫低价抛售,陷入“越卖越亏”的恶性循环。更致命的是现金流压力:下游回款周期从30天延长至60天以上,原料采购却需“现款现货”,叠加订单不足导致开工率同比下降15-20%,大批中小企业已逼近资金链断裂边缘。


信号3:结构性分化加速,行业洗牌进入深水区


市场呈现明显的“冰火两重天”:聚焦弹力功能性面料的企业订单排至11月,织机满负荷运转;而主营常规面料的厂商开机率仅80%,库存堆积如山。这种分化的核心是全球需求的“品质转向”——从大批量常规产品转向功能化、差异化制品,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被加速淘汰。与此同时,新疆纺纱产能已突破2700万锭,占全国比重达25%,政策赋能下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化态势。

破局三重路径,新政加持下的生存策略


1. 锚定差异化赛道,跳出价格战泥潭


功能性、绿色化已成为需求端的核心增量。企业需加速产品升级,重点布局弹力面料、环保纱线等高端品类,实现从“拼价格”到“拼价值”的转型。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:2025年我国纺机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8%,智能化、高端化设备成为海外采购主流,凸显“技术升级是生存关键”的行业共识。


 2. 重构供应链韧性,掌控风险主动权


价格剧烈波动周期,供应链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生死。企业可借助智慧供应链系统实时追踪原料价格波动,精准捕捉采购节点,避免“高价接盘”;通过智能库存调配提升周转效率,已有标杆企业通过该模式实现采购成本降低15%、库存周转率提升30%。更重要的是坚守“以销定产”原则,摒弃盲目备货的传统惯性。


 3. 借力政策红利,开拓内外市场空间


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:新疆最新出台的纺织新政明确,企业实现纯棉转混纺的技术改造可获实际投资额50%的补贴,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;新建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还能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贷款50%的贴息,年最高额度达2000万元。海外市场方面,RCEP成员国占我国纺织出口的45%,尽管面临东南亚产能竞争,但国内企业在高端设备、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明显,“技术出海”成为破局关键。


而2026年棉花进口配额新政的落地,更给行业注入了关键动能。新政在维持89.4万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,实现了两大核心突破:一是“自动获额”,2025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2026年可自动获得等量初始配额,彻底解决以往“申报难、预期弱”的问题;二是“随领随用”,全年可多次申领,5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电子配额证并同步海关系统。这意味着企业能根据棉价波动和生产需求灵活规划进口节奏,显著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与抗风险能力。


寒冬中的重构机遇


棉价跳水与库存高企不是行业衰退的终点,而是产业升级的起点。对于纺企而言,纠结短期价格波动意义有限,聚焦产品升级、效率提升与市场卡位才是破局核心。2026年配额新政的落地,为企业精准调控原料成本提供了政策工具,但真正的“救市良方”仍在于企业自身的主动求变。在这场行业重构中,看懂趋势信号、抓住政策红利、筑牢核心竞争力,才能熬过寒冬,抢占下一轮复苏的先机。

上一篇>青岛纺织谷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涂鸦艺术“破圈” 下一篇>产业同行共襄盛举 | 第19届广州国际轻纺城面辅料采购节圆满落幕!

专题图库

视频系列

2024大学生时装周宣传片

2021大学生时装周宣传片

2021大学生时装周指定面料商专题片

2020广州国际轻纺城杯片头

新手指南  For Buyers 采购商服务  For Suppliers 关于平台  Platform
  >  服务条款   >  找供应商   >  关于我们
  >  法律声明   >  找产品   >  技术支持
  >  隐私政策   >  资讯中心   >  联系我们
 
轻纺网移动版 关注微信号
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 粤ICP备11047296号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50468 营业执照

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681号